This is a modal window.
用于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学习、“电类专业”等理工科专业学生学习; 工程技术、科学研究人员,可作重要参考。
已关注: 77人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等技术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体,也是应用范围广泛、社会需求大的专业课程,对于培养计算机系统整体的理解、设计与实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主要讲授4篇内容,分别是:
(1)基础篇:涵盖嵌入式系统构成、嵌入式系统“心脏”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系统“灵魂”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开发模式;
(2)硬件平台篇: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最小系统、内部与外部接口、调试接口JTAG;
(3)软件平台篇:Linux开发环境、Bootloader、嵌入式Linux内核与根文件系统、驱动程序基础;
(4)应用篇:控制嵌入式系统硬件、嵌入式系统图形界面GUI、嵌入式系统Web服务、嵌入式数据库等。
上述内容形成了如下的基本内容线索——掌握嵌入式系统概念与构成,了解相关硬件,读懂硬件原理图,设计硬件子系统结构,修改内核,移植嵌入式操作系统和Bootloader,编写出对应的驱动程序,在应用层调用驱动程序来控制硬件,典型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
课程勾勒出了典型嵌入式系统的全貌,以掌握嵌入式开发为终极目标,为学习者最终能为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嵌入式系统应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类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以应用为核心的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与信息和电子类等专业的一个交界学科,是大学教育面向社会应用需求的课程典范。
通过对嵌入式系统构成、开发模式、硬件子系统、软件子系统和若干典型应用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以“ARM CPU + 嵌入式Linux”为代表的标准嵌入式系统基本知识与开发流程,充分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嵌入式计算机结构、运行机理,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过程和软硬件协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设计嵌入式系统逻辑与物理构成和开发面向具体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拓展成更为宽泛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从应用出发,锻造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嵌入式系统分析与调试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嵌入式系统应用人才。
本课程依托于山东省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省级工程平台中心)和学校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研发中心十余年的科研项目积累,在十余年嵌入式系列课程教学实践的不断完善下,形成了完整的、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逐渐凝练出了一套成体系的实用教学方法。
依据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特点,课程牢牢把握住“以应用为核心”的基本教学理念,秉持“知识传授---设计与开发能力提升---素养构建”的教学线索,密切联系多种实践,启发学生加深对嵌入式系统知识的认知,营造出浓厚的以提高设计与开发能力为核心的授课氛围,强调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从应用实践的视角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树立开发嵌入式系统的信心。
课程既强调整体嵌入式系统的架构诠释、开发抽象、模型描述,又注重细节讲授、经验传授和概括总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主要参考书籍如下:
(1)《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吕为工 张策 编著
(2)《嵌入式系统原理、设计及开发》, 施部·克·威(美), 清华大学出版社
(3)《嵌入式硬件设计,卡特索利斯(美)》, 中国电力出版社
(4)《嵌入式系统Linux内核开发实战指南》, 电子工业出版社, 王洪辉
(5)《嵌入式系统接口设计与Linux驱动程序开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刘淼
(6)《嵌入式Linux程序设计案例与实验教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俞辉